美股資訊

低通胀时代成为过去,大宗商品会成为投资者的“诺亚方舟”吗?

字號+ 作者:美股头条网 來源:网络 2022-09-05 我要評論

越来越多的大牌金融机构开始相信,低通胀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投资者如果想要逃过这次洗劫,必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扩大大宗商品和自然资源的资产配置比例。



越来越多的大牌金融机构开始相信,低通胀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投资者如果想要逃过这次洗劫,必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扩大大宗商品和自然资源的资产配置比例。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最近对全球央行能否长期稳定住物价提出质疑,此前表达过类似疑问的金融机构还包括Capital Group和Union Investment。PIMCO表示,最近全球经济发生的格局性变化,比如说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去全球化预示通胀波动加剧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PIMCO是全球最大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AUM)高达$1.8万亿。该资管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投资者或许可以通过买入通胀调整债券,上调现金水平以及增持大宗商品来应对这一新常态。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大宗商品的价格因为供需失衡已经出现了大涨。
 
2022年,国际社会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措施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链失去平衡,能源成本以及化石燃料的价格飙升。彭博数据显示,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电力价格频频创新高。德国今年的电价更是涨得离谱,价格相当于每桶油价$1000。此外,煤炭价格也触及历史新高。
 
长期最看好“绿色”金属
 
打不过就加入,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如果PIMCO等投资机构的判断是正确的,能源成本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将呈现上升趋势,投资者最好现在就增持这类资产。除了黄金和白银,我们更加看好受益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转型的金属和矿物,包括但不限于锂、铜、镍、钴和锌等。
 
在美国和中国,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成分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处于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的限电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不过,即使没有限电,我们长期依然看好锂和锂生产商。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数据显示,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660万台增至2040年的6400万台。
 
我们还看好“电气化金属”——铜。标普全球的数据显示,铜需求预计将从当前的2500万吨增至2035年的大约5000万吨。为了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全球将加大投资,2024年至2035年期间全球人均精铜消耗量增长将明显提速。
 
过去12个月(截至8月22日),全球自然资源指数S&P Global Natural Resources Index上涨15.04%,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5.45%。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一篇:担心美国经济陷入沃尔克式衰退?买入这两只美国防御股避险

下一篇:美股避险情绪与行业分化,政策焦虑发酵或冲击市场

免責聲明:本站遵循行業規範,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註來源;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港股頭條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文章
  • 博通(AVGO.US)蹭上AI風口:AI相關營收今年有望翻番,Q2業績與Q3展望均超預期

    博通(AVGO.US)蹭上AI風口:AI相關營收今年有望翻番,

  • 為大力推動零售業務發展,蘋果(AAPL.US)計劃在全球各地開設新店

    為大力推動零售業務發展,蘋果(AAPL.US)計劃在全球各

  • 福特(F.US)CEO稱電動汽車價格在2030年前不太可能實現平價,周三收跌近5%

    福特(F.US)CEO稱電動汽車價格在2030年前不太可能實現

  • 市值逼近萬億美元!一圖看懂英偉達(NVDA.US)通往AI巨頭之路

    市值逼近萬億美元!一圖看懂英偉達(NVDA.US)通往AI巨

  • 日經指數
  • 16856.37
  • +82.13
  • +0.49%
  • 中國臺灣加權
  • 9165.17
  • -54.00
  • -0.59%
  • 澳交所普通股
  • 5518.47
  • +0.21
  • 0.00%
  • 富時新加坡海峽
  • 2815.24
  • +9.76
  • +0.35%
猜你喜歡猜你喜歡
纳斯达克100指数是什么?纳斯

炒股的过程中会遇到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专业名词,经验较少或者刚入行的投资者...

科技行業裁員潮愈加洶湧,谷

得益於三年期股票獎勵的推動,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US)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

评级机构:2020-9月港股月报《

评级机构:2020-9月港股月报《核心观点-行情回顾》10月港股行情走势...

銀行危機推動避險情緒升溫,

周五美股三大股指震蕩走低,地區性銀行大幅收跌。截至收盤,道指跌 1.19%,納...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